為傳承五四精神,增強責任擔當,在“五·四”青年節即将到來之際,共青團深州市委與金年会(技工學校)通過報告廳主會場+教室分會場網絡直播的方式,聯合開展以“青春向黨展風采 奮進成才共逐夢”為主題的“五·四”成人禮教育活動。本次活動得到了市四套班子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市政府副市長周春彥通過網絡視頻送來祝福。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張愛學,黨總支委員、副校長賀林濤、杜丙其出席活動。相關處室人員、2020級計算機1班學生在報告廳主會場參加活動。由于疫情原因,家長不能親臨現場,學校教師作為“校爸”“校媽”陪同2020級其他班學生在各教室分會場同步參與。活動由賀林濤副校長主持。
“五·四”成人禮主題教育活動,是我校與共青團深州市委聯合開展的固定德育品牌活動,今年是連續舉辦的第8年。現場首先進行網絡升旗儀式,伴着雄壯國歌,全場師生肅立,向徐徐升起的五星紅旗行注目禮。随後,張愛學校長緻辭,他代表學校領導班子對即将步入成人行列的同學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和最衷心的祝福,并提出希望和要求:一是要以“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家國情懷,立報國之志,把個人理想融入中華民族複興的偉大夢想,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二是要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擔當,做時代棟梁,立足于國家發展,練就過硬技能,承擔起技能強國的責任和使命,做走在時代前列的開拓者;三是要以“報答春光知有處”的感恩之心,錘煉品德本領,明确目标,惜時拼搏,全力以赴,不負韶華,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奉獻者。
活動中,與會領導和老師們分别在主會場和教室為學生加冠撥穗,冠戴成人帽。學生恭行拜謝禮,深鞠一躬拜謝師長培育之恩,父母養育之恩。2020級張興佳、董伯瑜、郭明磊、劉歡泰、楊汝涵、高穎新、高夢、董夢晨、宮稀墨9名同學共同演繹詩朗誦《以青春的名義,緻敬生機勃發的青春中國》,以一代代青年奮鬥為榜樣,深情表達了青年學生熱愛祖國和報效祖國的壯志豪情;教師代表陳娜、李紅敏、趙淑娴、乜雲麗朗誦的《奔湧吧,後浪!》,以慷慨激昂的聲音,娓娓道來的叙述,與同學們來了一場心靈對話,激勵深職學子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責任;2020級數控3+2班王培炎的家長劉旭華女士和2020級計算機2班溫欣蕾的家長魏志偉先生作為家長代表,通過網絡視頻的形式為孩子們送上鼓勵與囑托;2020級計算機1班的王登科同學作為學生代表發言,号召同學們以青春力量助力新時代發展。雖然家長不能到現場參加活動,但學生們都收到了凝聚着父母深情的視頻、信件。一段視頻、一封家書,滿懷期許,飽含希望,讓孩子們熱淚盈眶,大聲喊出“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爸爸、媽媽,我愛你們”。接着,張愛學校長為同學們點燃了象征十八歲的18根蠟燭并送上學校專門定制的生日蛋糕。全體學生手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舉起右拳莊嚴宣誓,許下铮铮誓言,向父母、師長表達勇于擔當、立志成才的決心。活動結束後,各班主任和“校爸”“校媽”陪學生們在教室召開主題班會,開展“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活動,并共同分享成人蛋糕,見證孩子們成人自立的時刻。
市政府副市長周春彥專門錄制視頻,代表市四套班子對步入18歲的同學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并向全市青年緻以節日的問候,向長期奮戰在教學一線的老師們表示衷心地感謝,對為孩子成長付出心血的家長朋友們表示誠摯地問候和良好地祝願。周副市長指出,當前職業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國家剛剛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明确了職業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與此同時,深州市委、市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發展,并建成了全省一流、達到國家級标準化的職教新校區,職教中心綜合辦學實力步入河北省名牌學校第一梯隊,職業教育前景廣闊,職教學生未來大有可為。同時,周春彥副市長對青年學生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堅定信念,牢記使命,永葆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希望同學們自覺地把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社會緊密地融合在一起,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貢獻磅礴力量。二是追求進步,赓續奮進,争做時代前列的有為青年。希望同學們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以探索的精神引領深州發展的新希望,以青春的活力為深州發展注入新力量,做深州發展的先鋒者,做開創新時代的有為青年。三是勤奮學習,勇于擔當,成為技能強國的中堅力量。希望同學們努力成長為有知識、有技能、有智慧的時代青年,靠刻苦學習掌握過硬本領,以過硬本領托起青春夢想,以精湛技能助力家鄉建設,以青春之我建功新時代。
十八而至,青春與責任同行。此次“五·四”成人禮活動,是特殊時期學校為2020級全體學生帶來的一次難忘的人生見證,必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成人意識和責任擔當精神。同學們紛紛表示,要以五四精神為引領,不負時代使命,不負師長期望,努力譜寫新時代技能強國的壯麗華章。接下來,學校将繼續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強化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寓德育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努力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技并修的優秀技術技能人才。